初三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理解作品所表达主题,能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教学重点:
在反复吟诵中品味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1-4)桂林山水画,让学生观赏一遍。师:这就是画,这就是桂林的山水。世人公认它美。美在哪呢?美在奇峰重叠,山水相依。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清奇峭拔,一江流水千幅画,好似人间仙境。关于它的美,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而作者却标新立异说成“画山绣水”。人们常说“真美!就像画上画的!”。可见作者说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如绣是再恰当不过了。“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出示幻灯片5)
二、交流预习情况:
1、走进桂林:(出示幻灯片6)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水奇、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桂林山奇水秀,风景秀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点。
2、了解(2)你能按你的理解读出语段的“美”吗?(请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轻重、感情,同学间相互点评,师适当点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二句说说你的理解和欣赏的理由。
(4)、你还发现哪些“美”的语句、语段?(请学生各抒己见,继续赏读自己喜爱的语句、语段)(板书:语言准确生动)
2、师:刚才作者带者我们一路欣赏桂林山水,大家不仅领悟到它的风光美,而且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作的呢?
学生交流,明确:(出示幻灯片16)
第一部分(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他名胜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第一层( 4 ~ 5段 ) :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6~16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
第三部分(16~17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板书)
四、品读传说,思考探究(出示幻灯17)
通过品读我们领略到杨朔散文的语言魅力,更感受到了桂林山水之美。作者在山水的“美”的描述中,还穿插了一些传说故事。其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概述一个说说吗?(请学生讲述故事)
1、这些传说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及美好的愿望,故事都很凄惨)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
3、你认为这些传说对表现桂林山水的美有用吗?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很不协调,你是怎么看的呢?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文章引用传说的作用:
a、传说增添了山的神韵,使桂林山水美的内涵更丰富。让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b、间接材料丰富作品的内容(板书)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杨朔的《画山绣水》,桂林的水很美,她是那样的碧绿、醇静;桂林的山很美,她是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桂林的山水传说也很美,充满了神韵。这就是杨朔在《画山绣水》这篇文章中的独到之处。他不但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形美,更刻画了桂林山水的神美,达到了散文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智慧。
六、课堂训练:
桂林山水美,美在————————————————————。
七、课外延伸训练:(出示幻灯片18)
1、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的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
2、搜集古诗词中描写山水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四 画山绣水
杨朔
总写桂林山水 描写江上景色 点明写作意图
清奇峭拔 介绍有关传说 牢记过去
凝结着感情和想象 诗请画意 畅想未来
初三语文教学设计2【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能力训练点】
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2、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完成学习“重点”,懂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义。
2、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激发学生努力养成注重实践、注重探索精神的热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列举现实生活中或摘引报刊的统计报道,有关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现象,并由引导学生初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从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关心祖国青年一代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长的高度,选择典型事例,特别是选取自己的生活经历,极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不光在研究学术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投影下列思考题,讨论理解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格物致知”?
明确:“格物致知”即从探索物体而得致知识。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明确: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为什么应该有“ ……此处隐藏22301个字……>2、教师问:《诗经》离我们远吗?
PPT展示
跟《诗经》有关的①成语②名句③诗词④名号
《诗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它的文化传统就像空气一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它的要素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
三、一咏三叹吟读《关雎》
1、全班齐读(订正字音)
窈窕yǎo、tiǎo、淑shū女、好hǎo、逑、寤寐wù、mèi
2、男女和读(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思考: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写了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四、诗情画意译读《关雎》
1、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雎鸠和鸣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少女采荇图——渴慕、爱慕(清新、活泼)
长夜难眠图——忧思、惆怅(速缓、调沉—急切,速稍快)
琴瑟鼓乐图——喜悦、庄重(“钟鼓乐之”语顿、重音)
2、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五、意趣盎然品读《关雎》
引:好诗不厌百回读,《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大家深入品读比诗,读出其美。
初三语文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学习重点:
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
第一课时
一、朗读单元提示: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二、阅读下列资料,将你认为的关键词语划出来,以了解有关知识。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风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三、计时默读:
用5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脉()
怅惘()()汩汩()古刹()
拾级()污垢()繁衍()
2、释词:雀跃:
楹联:
怅惘:
万籁俱寂:
分道扬镳:
五、再读课文:
要求出声朗读,要读得正确流畅,读得有情有境,和作者同享受共感悟,时间为10分钟。读后完成以下问题:
3、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
4、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
5、挑选出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名言佳句再读,争取能够背诵。
教(学)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学习重点:
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
第二课时
六、跳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限时5分钟完成)
6、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7、请你概况出作者的行踪顺序
8、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作者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你在文中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七、品读文章第四部分,思考下面问题,并在小组内合作释疑。
9、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10、“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
11、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这句话?
12、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八、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说一说,你认为它好在哪些地方?
九、课文延伸:
你从作者夜听山泉感悟人生的行为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十、请你小结: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
检测达标:
积累与运用:
13、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泠泠淙淙、身不由己、了无杂尘、小心翼翼、拾级而上、可见一班、繁花似景
蜂蝶翩飞、生意昂然、迥然相异、绿阴如盖、与众不同、万簌俱寂、新陈代谢
错别字:
改正:
14、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摘录一句描写山或泉的诗句(写出完整的一句)。
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1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这几个词语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16、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段的内容。
17、文中的哪些词语能揭示出泉鸣的层次?
18、你认为“看不见的指挥棒”应该指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